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防治方法-凯发k8国际唯一

凯发k8国际唯一-天生赢家凯发k8国际  
网站地图
 


 技术指导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防治方法
发布日期:2013-03-25
       黄瓜在我国种植面积大、范围广,从南到北均可种植。近年来,由于种植结构的调整及蔬菜出口量的增加,以及引进一些国外品种,如荷兰黄瓜、日本小黄瓜等,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大棚面积也逐年增加。黄瓜霜霉病是黄瓜生产的主要病害,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黄瓜感病后,叶片迅速干枯死亡,造成减产,严重时几乎绝产。它的发生发展与品种、栽培技术、气候条件等密切相关。
       黄瓜霜霉病是真菌性病害,是由古巴假霜霉菌引起的。在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子叶被害初呈褪绿色黄斑,扩大后变黄褐色。真叶染病,叶缘或叶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早晨尤为明显,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现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或叶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即病菌孢囊梗及孢子囊。后期病斑破裂或连片,致叶缘卷缩干枯,严重的田块一片枯黄。该病症状的表现与品种抗病性有关,感病品种如密刺类呈现典型症状,病斑大,易连结成大块黄斑后迅速干枯;抗病品种如津研、津杂类叶色深绿型系列,病斑小,褪绿斑持续时间长,在叶面形成圆形或多角形黄褐色斑,扩展速度慢,病斑背面霉稀疏或很小,一般较前者迟落架7~12天。
        在南方或北方有温室、塑料棚地区周年均可种植黄瓜,病菌在病叶上越冬或越夏;北方冬季不种黄瓜地区,则靠季风从邻近地区把孢子囊吹去,孢子囊在温度15~20℃,空气相对湿度高于83%才大量产生,且湿度越高产孢越多,叶面有水滴或水膜,持续3小时以上孢子囊萌发和侵入。试验表明:夜间由20℃逐渐降到12℃,叶面有水6小时,或夜温由20℃逐渐降到10℃,叶面有水12小时,此菌才能完成发芽和侵入。日均温15~16℃,潜育期5天;17~18℃,4天;20~25℃,3天。田间始发期均温15~16℃,流行气温20~24℃;低于15℃或高于30℃发病受抑制。该病主要侵害功能叶片,幼嫩叶片和老叶受害少。对于一株黄瓜,该病侵入是逐渐向上扩展的。
        具体防治方法为:
       (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露地可选择:津研2号、4号、6号、7号,津杂1号、2号、3号,津早3号,绿亨公司的绿优405等等。温室大棚保护地可选用津杂2号、4号,津春2号、3号,绿亨公司的绿优401、402、403品种等等。
         (2)栽培无病苗,提高栽培技术。选择不带病菌,生长健壮的苗定植,定植前3天喷好送嫁药及送嫁肥,用绿亨4号(3%的甲霜·恶霉灵水剂)300-500倍液喷雾或淋施均可,用绿亨天宝1500倍液叶面喷雾一次。育苗温室与生产温室分开,减少苗期染病。定植要选择地势高、平坦,易排水的地块,采用地膜覆盖,降低棚内湿度。利用控湿,既能促进黄瓜生长发育,又可有效控制霜霉病。
        方法如下:上午,日出后使棚温迅速进入25~30℃,湿度降到75%左右,有条件的早晨可排湿0.5小时,实现温湿度双限制,抑制发病,同时满足黄瓜光合条件,增强抗病性。下午,温度降至20~25℃,湿度降至70%左右,即实现湿度单限制控制病害,湿度利于光合物质的输送和转化。夜间,温湿度交替限制控制病害。
         (3)药剂防治:①保护地棚室可选用烟雾法或粉尘法;②喷雾法:于发病初期可用绿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或绿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绿亨9号500-1000倍液、绿亨7号500倍液等进行叶面喷雾。连续喷雾2~3次,药剂交互使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