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业新技术产品传播网专家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纪要-凯发k8国际唯一

凯发k8国际唯一-天生赢家凯发k8国际  
网站地图
 


 第二部分 绿亨动态

全国农业新技术产品传播网专家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纪要
发布日期:2015-08-08
 
全国农业新技术产品传播网专家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1999年8月29日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校产办、作物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植保学院领导和专家及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畜牧水产报》等十多家新闻单位记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树安教授主持。会上听取了传播网办公室主任刘铁斌博士作的题为“面向市场,创造辉煌的21世纪”的工作报告以及植保中心关于绿亨产品推广情况的报告。
专家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传播网建立五年来发展方向正确,工作扎实,注重实效,成绩很大。目前已有网员单位2000多家,出版《北农快讯》、《绿亨快讯》网刊230多期,并且编辑印刷质量逐步提高。在1997年编辑出版《中国农牧业单位名录大全》(两卷)之后,又编辑出版了《中国农用新产品指南》(两卷),在国内农牧技术传播领域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尤其在物化技术成果的推广方面成效显著,明确了思路,找到了方法。通过对绿亨一号、绿亨二号、北农一号、北农二号、激蛋添加剂、虫克星等高新技术产品的推广,在全国建立了推广网络,成为农业高新技术产品进入农村的一个更快捷的渠道。
专家们认为,农业面向市场,农业技术也要面向市场,应严格按规范的市场经济规律来运作。传播网这五年来的工作做了有益的探索,在农业学科建设方面也有了新的认识和初步的探索,希望传播网不仅在自身建设方面有进展、有效益,也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教育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
专家们对传播网五年来的工作表示满意,认为基本完成了在开办初期的计划和设想,硬件建设和自身队伍建设成绩也很大,为传播网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相信传播网只要坚定地按“推广科技,服务农民”的路子走下去,在21世纪会更加辉煌。
(摘自《绿亨快讯》1999年第10期)
 
面向市场 创造辉煌的21世纪
全国农业新技术产品传播网办公室主任
          北京北农绿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铁斌博士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委员、各位嘉宾:
在全国农业新技术产品传播网创建五周年之际,我代表传播网办公室以及北农绿亨公司的全体同仁,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委员、各新闻单位代表以及支持、帮助过传播网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对传播网事业的无私帮助和奉献。这里,让我对传播网五年的工作历程做一回顾总结。
一、农业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传播网
长期以来,如何使科学技术和成果在农业生产中更多地得到应用,一直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技术具有商品的特性,只有技术进入市场,才能使技术迅速地变为现实生产力。技术传播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信息媒体的传播,如资料、书籍、电视、广播等宣传教育途径;二是通过技术含量高的生产资料的流通与扩散。随着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无疑要更加重视通过物化产品宣传新技术,这是一个更易被广大农民接受的途径,因为这“看得见,摸得着”。传统的思路与做法是:国家拿钱,政府派人进行技术推广。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已远不能满足农业旺盛的科技需要。一方面大量的新技术亟待推广,另一方面农民不能及时得到新技术产品。目前技术市场发育不成熟,流通环节多,假冒伪劣产品时有出现,极大地影响了新技术产品在农村的传播。因此,建立一个信息途径快捷、营销渠道畅通的技术传播组织形式势在必行。五年前,我们依托农业部信息中心和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所掌握的大量权威性国内外农业新技术产品信息和雄厚的开发实力,不依靠国家投资,以市场机制为主,在全国范围内组建农业新技术产品传播网,吸收各级农业技术推广单位、新技术产品生产、销售、使用单位及农户参加,沟通农业新技术产品供需渠道,组织农业新技术产品交流活动,向农民推荐、普及农业新技术产品知识。这一传播农业科技的组织形式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我国农业科技战线上的新生事物。实践证明,传播网的发展在我国农业科技传播中已经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全国农业新技术产品传播网的构想最早由我们征求王树安教授、苏宝林教授等人意见提出,并得到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植物科技学院领导和很多老教授的积极响应和支持。经多次研究和论证,认为传播网的构想是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需要提出的,也是对传统农学思路的改革,具有新意和应用价值。作为一项改革事业,北京农业大学更应走在前面。他们表示全力支持和参与这项工作,并酝酿为农学、畜牧等学科的学生开设农业技术传播学课程。后又与农业部信息中心达成协议:农业部信息中心作为传播网的牵头单位,农业部的全国计算机信息联网作为传播网信息传递的主要渠道之一,并不收任何费用。几个发起单位共同对传播网的性质、任务、组织形式、领导机构都作了规定并达成协议。传播网的领导机构是专家委员会,负责技术把关、总协调、专家指导等,确定王树安教授为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刘铁斌为传播网办公室主任。又确定北农五三技术开发公司(后改制为北农绿亨公司)负责传播网的日常事务与经济往来。《北农快讯》作为传播网的网刊出版发行,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陆贵生专门为《北农快讯》写了专家论坛稿件,以后农业部信息中心张桐教授、中国农业大学王树安教授、于船教授等知名专家陆续都为《北农快讯》写了专稿。
二、传播网的重点在于向农民提供实实在在的信息
信息是农民进入市场并调整自身行为的第一步。但是,许多信息不是一登报、一广播、一开会就可以被农民接受的,在农民接受信息不强的情况下,要发挥信息的导向作用,必须探索适于农民的信息传播方式。如果能将信息变得更实在些,使其看得见、摸得着,就增加了信息的可信度和可操作性,就更易被农民接受。如“遗传工程”、“生物工程”是一些新兴科学名词,农民听了不以为然,但育成杂交水稻和遗传工程系列新品种,农民通过购买良种,利用了信息,推广了新技术。再如,北京农业大学利用生物工程原理研制成功的高效驱虫药阿维菌素,利用中草药研制成的激蛋添加剂,已由传播网大面积推广,既销售了产品,又传播了科技。目前,我们推广的绿亨一号、二号,实际上是推广一种作物苗期病害防治技术,为解决近年来作物生产中农民最头疼的土传病害问题带来了希望。
全国农业新技术产品传播网的信息大都是物化了的信息,农民可以拿来就用,看得见、摸得着,且传播网遍及全国,就在身边,直接联系,不设中介,加快了传播,增加了信誉,就使信息变得更实实在在了。传播网是一个非盈利传播体系。运转机制是网员制,交年费即可入网。发布信息的渠道是国际互联网和网刊《北农快讯》、《绿亨快讯》,目前已编辑出版230多期。我们又出版了《中国农牧业单位名录大全》及《中国农用新产品指南》,使传播网信息发布渠道更畅通。
1997年5月8日在中国农大召开的第三次传播网专家委员会上,农业部信息中心方瑜主任说:“传播网进展快,信息服务好,搞非盈利性技术推广,为广大农民服务,是非常有意义的。《北农快讯》越办越好,在信息来源上能严格筛选,专家把关,实用性强,让人放心,我们愿意继续与农大合作,支持传播网办公室的工作,我们的全国农业计算机联网与传播网结合成一体,成为一家人,就会在农技传播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传播网的专家委员都肯定了传播网的发展。有关传播网的报道及专访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四次,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三次,《经济日报》、《中国畜牧水产消息报》及各省报纸、电台、电视台播放有关传播网及推荐新技术达120多次。传播网已有网员近2000个,协作报纸180家。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农业科技信息网络。
三、在厂门与店门之间创造辉煌——传播网五年来的主要工作
(一)出版工作
1、1995年受农业部教育司委托,负责编辑出版《全国农民科技日最受欢迎的新技术300项》,编委会主任毛达如,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印数5000册。现已销售一空,取得良好效益。
2、1995年受传播网专家委员会委托,负责编辑出版《畜禽消毒手册》,编委会主任为于船、刘少伯等。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印数1万册,取得良好效益。
3、1996年受传播网专家委员会委托,与农业部信息中心和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合作,编辑出版《中国农牧业单位名录大全》分种植业和养殖业两卷,编委会主任为王树安、方瑜、于船、刘少伯等。该书为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农牧业单位名录,入编单位3万家,印数2万册,出版工程宏大,国内有近100家报纸杂志对这一出版工作进行了报道。《大全》得到了上百个单位的支持和经费赞助,进展顺利。已于1997年1月份正式出版发行。现已销售一空,取得良好效益。
4、1998年编写《中国农用新产品指南》分种植业和养殖业两卷,与中国农大校产办合作编辑,已于1998年底出版,收入新技术项目3000多项,为建国以来国内农业新技术项目之最,已有80多家报纸杂志对此活动进行了报道。
5、目前正在组织编写《中国农牧业单位名录大全》2000年版,将于2000年1月份出版,新版《大全》的特点是免费入编,名录更全,加收网址,印刷精良。我们献给新世纪的第一个礼品就是2000版《名录大全》。
(二)召开全国性会议
1、1996年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研究会联合在洛阳召开了“全国中西兽医新技术普及推广会”,会后编辑出版《畜禽鱼病防治新技术》。
2、1996年作为第一主持单位经农业部批准,成功地在山西五台山举办种子交易会、杭州种子与植保技术交易会。在山西太原召开的农药种子交易会在国内农牧技术界影响很大,人员爆满,说明传播网有相当的号召力。其中五台山种子交易会成为国内的第一例经农业部正式批准召开的种子交易会。
3、1997、1998、1999年连续三年作为第一合作单位与《中国畜牧水产消息报》在承德举办了全国特种养殖交流会,参会交流人数多,效果很好。
(三)技术推广工作
1、虫克星和牛羊增肉剂的推广工作,受中国农大京农总公司委托,自1995年开始我公司对虫克星和牛羊增肉剂进行了宣传和推广,成效显著,代理推广额几百万元。在阿维菌素推广方面,有客户300多家,在1996-1997年成为国内阿维菌素方面推广量最大的公司之一。
2、我校的玉米种、发枝素(点枝灵)、果型剂、球虫菌、黄瓜、甜椒、83增抗剂、水稻移栽灵、教育录相带等也进行了宣传推广。
3、在编辑的几本书和《北农快讯》中,几乎对我校开发的产品都进行了宣传。涉及的院系有农学、园艺、基础科技学院、生物学院、动物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农药厂、兽药厂、京农总公司等,极大地促进了我校科技成果的转化。
4、1997年与山西稷山康益生物技术研究所联合开发激蛋添加剂。重新改换包装,打出品牌,利用网络进行促销,使销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十几倍,使合作单位一举扭亏为盈,走上了良性发展道路,至今与我公司合作关系良好,又联合开发了猪用添加剂——绿亨肥猪散,正在推向市场。
5、1998年开始与江西恋峰饲料研究所合作,开发推广北农一号,成效显著,年销量达100多万包,这一数量是江西的合作单位不敢想象的。
6、1998年开始推广开发绿亨一号,今年开始推广开发绿亨二号。合作单位分别是延边csk公司(中外合资企业)和天津市农药研究所。绿亨产品已成为我公司的拳头产品,绿亨产品已成为农牧界的知名品牌。全国已发展代理经销商300多家,召开省市县级推广会十余个。为解决我国农作物生产中的土传病害问题做出了贡献。
(四)人才培训工作
一流的公司,一流的业绩要靠一流的人才去创造。这几年的发展证明,事先我们几乎无法知道人才的优劣,第一年主要看学历与知识水平,第二年主要看业绩,第三年主要看能带几个人能操作多大项目。我们的原则是:看重学历,但不完全看学历,主要看业绩,看操作事情的能力。我们从开始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30多人,分四个业务部门,能够相对独立地开展业务工作。我们的业务骨干在与省市级农业部门谈代理业务时表现良好,成功率较高,已经基本掌握了一般商业操作方法和传播网的操作模式,我们可以分兵几路同时独立地开展业务。这支队伍是摧不跨、打不败、拉不走的稳定的队伍,有了这支队伍,我们的事业才大有希望。
四、五年工作的主要经验
(一)创造辉煌,必须放弃幻想,从点滴做起。有好的思路和战略,必须有踏踏实实的努力。我们重视策划,注重方法在事业中的巨大作用,但不能希望公司一开门,顾客就会上门,就向你交钱。比如,传播网开办初期,很多人对传播网不了解,不理解,甚至对我这个博士也有怀疑,为了交90元钱的入网费,跑到农大看一下,才交上钱。一开始每天几封信,发展到四五十封信,每封信都由我亲自一一回复,有不明白的问题就找有关专家请教,就这样慢慢地赢得了同仁和农民朋友的信赖,网员逐渐增多,到1995年为止,入网者就达1000多家,网络的发展也就有了规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96年4月初在专访中,主持人的几句话是这样说的:“创业是艰难的。由原来的几个人,一部分机电话,一间房子,传播网发展到今天,覆盖全国的农业技术传播体系,刘铁斌博士费尽了心血,他凭着自己的诚实和勤奋得到许多专家、教授的支持,博得了广大农民和科技推广人员的欢迎。他办的传播网就象他的人那样值得我们信赖。”
(二)加强把关,防止假冒伪劣及不成熟的技术产品进入传播网。我们传播网有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它的实用性,我们从开办初期就非常注意信息传播的实用性,就是说传播网里的信息也好、技术也好,都是实际农业生产中可以应用上的。有关产品的特点、价格、生产厂家,整个信息的来龙去脉我们都介绍清楚。网刊上登的信息都是经我们严格地把关、严格地筛选、严格地考察,这样就具备一定的准确性;再一特点,有那么一些新技术、新产品,当农民还没有接受或持观望态度时,我们认为应该向全国推荐,我们就以专家委员会推荐形式向全国推荐,推广效果很好,显示了我们传播网的权威性。从传播网实用性来看,我们比较关注生产实践中的一些问题,有一些热点问题我们也非常关注,比如说,我们发现有些地方在搞巨丰大豆,到处做假广告,很多农民都受害。我们及时报导了这个问题,文章刊出后,很多人给我们来信。河南省鹤壁市农科所所长刘汝温先生讲:“看到你们的《北农快讯》受益匪浅,见到对巨丰大豆的处理案讯,我们立即将此讯传到全市16个重点乡镇,停止巨丰大豆1327亩的备播生产,挽回了几百万元的损失。”在信中,他代表鹤壁市130万农民兄弟向传播网表示感谢。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国家前段时间鸵鸟发展是一个热点问题,很多人对这件事也很关注。我们在1996年11月份针对鸵鸟生产过程中炒种炒蛋这个问题,发表了一篇“鸵鸟养殖宜导不宜炒”的文章,在鸵鸟养殖过程中至少对一些领导部门的决策和鸵鸟实际生产者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三)传播网是应市场经济发展起来的,是一种高层次的商业行为。在开办初期,我们就为传播网的发展计划了三个步骤,第一步:办好网刊,发展网员;第二步:发展代理,联合开发;第三步:创办实业,集团化经营。我们大约用了2年时间,初步形成了传播网的构架,网刊每周一期,网员2000多个,协作报纸180多家。在第二年,我们便开始了产品代理业务,先是中国农大的阿维菌素,以后又是煤电两用孵化机、消毒液发生器,以后又开始联合开发兽药激蛋添加剂、北农一号,杀菌剂绿亨一号、绿亨二号等。在1997年5月份第三次传播网专家委员会上,我们工作报告的题目是:“迈好坚实的第二步”。现在正在向第三步创办实业、集团化经营迈进。
这并不等于说,第一步、第二步不重要,不再去做了,根据我们的发展经验,我们今天明确提出了一点补充,在这三个阶段想法后面再加一句“围绕第二步,走好第三步,不放弃第一步”。这与“从厂门到店门”的思路是一致的。把第一步工作做好,我们才有健全的网络,在农业推广领域才有一席之地,走好第三步,我们才能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在商业集团中叫“核心企业”。但我们事业的中心在第二步,只有从厂门到店门之间才能创造我们的辉煌。以上的思路,大概就是传播网成功的秘诀吧。其实,这是一次商业策划的具体实践,在商不言商才是商业的高级行为。五年来,我们第一次把商业思想讲得这么清楚。
(四)我们找到了一种方法。在传播网开办伊始,我们就提出“组装市场、营销起步”的战略思想。现在,我们在农业新技术产品推广市场上,已具有一席之地,在推广农业新技术产品方面已经轻车熟路,得心应手,究其原因,是我们找到了一种方法。
我们不包打天下,我们只做我们能做的事。我们让市场(客户)知道我们拥有什么产品,然后再讲清这种产品有什么用处及如何购买,如此而已。再进一步说,首先我们自己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能够辨别产品的真伪,预测市场需求,选择优秀产品进行市场开发;其次,我们的传播网在全国已是最大的新技术产品传播体系,覆盖面广,网员多,新产品一经发布,很快传遍天南海北,容易得到很好的响应;第三,我们在市场上有着良好的商业信誉,大多数客户容易接受我们的推荐,乐于与我们打交道,我们同客户保持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会源源不断地提供新技术产品。我们的经销商会通过推广这些新技术产品而从中受益;厂家通过与我们合作,省去了市场开发环节,可以专心致志地搞技术开发和生产,保证了产品的销路。
现在我们又喊出“开发市场找我来”的口号,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承诺,因为我们找到了一种方法。
(五)我们在开发什么。最近这一阶段,大家对美国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非常感兴趣,对他们接二连三地向市场推出新产品而使公司赢得惊人的经济收益津津乐道。在农业领域,人们对杜邦、艾格福公司产品与信誉也比较折服。但是我们发现,很多人根本没有注意到:他们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有一个重要前提的,即不管开发什么新产品,他们通过一套完整的生产、销售和经营管理体系,很快地把它们转化成规模化的商品,再轻车熟路把它们推向市场。也就是说,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企业,在高新技术产品“市场化”这个“后半段”上非常成熟。而我们的企业呢?市场开发也称后续开发或应用性开发,往往非常薄弱,有很多企业甚至仅仅把这认为是“市场营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把注意力集中在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也即仅仅技术的创新上,就非常令人担忧了。因为,市场开发的工作量,投入量和操作难度,有时候要比前半段更大、更复杂。
中国的科研力量一点也不比外国差,差就差在高新技术产品如何转化成商品上,差就差在如何进行高科技成果的市场开发上。我认为,我们是中国经济的希望。应该说,中国目前最缺少也是最需要的,是如何把高新技术成果和产品“商品化”和“市场化”;是“开发”的后续开发;是如何将这后续开发同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差距尽快弥补上来。
我们认为,大多数科技开发企业在技术与设备上,比不上正规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大多是有了成功的或接近成功的技术产品,从而组建公司进行市场开发。但这么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恰恰被忽略了。技术开发公司的主要任务是技术产品的市场开发。我们五年来的体会也证明了这一点。
以我们公司从去年推出的开发产品之一“绿亨一号”为例:“绿亨一号”是土壤消毒的首选药物,对土壤病害有特效,农民急需,市场前景广阔。这一产品原为日本的专利技术产品,我国已经获得了这项技术。但搞这项技术的专家和生产这一产品的厂家,多年来只重前期开发,而忽视了后期开发,即应用性开发,如应用作物、剂量、时间、方法等缺乏有针对性的实验报告,营销部门与农民很难接受,产品销量有限。但经我们公司参与开发,这些问题逐一得以解决。这一市场立即火爆起来。我们认为,技术开发公司,只有抓住技术产品后续开发的这个根本,才会产生经济效益上的奇迹。
五、宗旨、战略目标与方向
1、宗旨:我们的宗旨是将深奥复杂的农业高新技术产品以简单、明了的形式服务于中国农民。我们的工作重点是沟通农业新技术产品的流通渠道,架起生产者与使用者的桥梁。简言之,我们的事业是在厂门与店门之间创造辉煌。
2、发展战略:组装市场,营销起步,一靠科学,二靠信誉,每年都操作1-2个有重大新闻价值和效益的项目。
3、发展目标:建成国内农业技术传播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公司之一。“加盟传播网,产品好推广”。

4、继续按传播网创办之初王树安、于船、刘少伯、苏宝林等一批教授提出的:开创农业技术传播学新学科,大胆实践,探索前进,不仅在经济上有收获,更在学科建设上有收获,拟在我校开设农业技术传播学课程,并出资赞助这一学科的发展。

5、在公司体制发展上,形成劳动者所有制,以股份的形式明确每个人的劳动成果在公司的积累。公司的主要人员占有大部分股份,在公司有较多的发言权。学校作为依托单位,也占有一定的股份,在开发产品发展方向上与学校协调。以上汇报请各位领导、专家多提宝贵意见。最后祝各位领导、专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摘自《绿亨快讯》1999年第9期)

 

 
 


网站地图